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_WilliamHill-中文官网

图片

新华网:青海 4139个建制村实现直接通邮的背后……

2019-01-07来源:新华网

  “2018年10月28日,青海省最后两个地处脑山地区的建制村实现直接通邮(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当顺乡冬果村和尖扎县贾家乡南当村),从此,村里的报纸、邮件,村民再不用走几十公里山路到乡上自取了。它们的通邮标志着青海省4139个建制村全面实现了直接通邮,直接通邮率达到100%”……

  2018年10月底,我省提前完成“十三五”时期“村村直接通邮”的目标任务,建制村直接通邮实现全覆盖。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广人稀、路途遥远、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交通状况复杂,草原、戈壁、山区交纵,一直是全国建制村直接通邮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而如今,提前实现建制村直接通邮,这“全覆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从乡镇到村

  一条“不寻常”的邮路

  2018年12月20日,记者跟随邮车,实地体验了一天的送邮路。

  邮车行驶在通向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沙连堡乡的路上。沿途山大沟深,一路上行,十一月初下的雪还未消融,有些路段甚至因为地处阴面,结着厚冰,车轮来回碾压出的冰槽痕还明显可见。车窗外山谷沟壑纵横,穿过阿湾峡,翻过海拔3250米的科却垭口山,心想应该快到了吧,而映入眼帘的仍然是跌宕起伏的山峦和蜿蜒曲折的山路,远处零星忽显着小小村落……这是化隆县邮政分公司乡镇邮递员董乐每天都要跑的一条路。

  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化隆县分公司副总经理朱朝祖介绍,这是从县城到沙连堡乡最近的一条路,单程距离37公里,再经沙连堡乡到达德恒隆乡(董乐的第二站点)单程距离4公里,两地均处化隆县脑山地区。如若遇上恶劣天气、下大雪,该条邮路就无法正常通行,董乐就只能改道绕行到化隆县群科镇,再辗转到这个乡镇,而行程却是它的2.5倍。

  车子经过沙连堡乡邮政所到达德恒隆乡邮政所,将近120分钟的车程,似乎已经算“远”了,但说要到达“最后一公里”,这才只是刚刚开始。

  经过短暂停留、交接,将近20份党报、党刊、邮件,已经在德恒隆乡邮政所村投员马福明的整理分置下,整齐摆放在他的“邮递车”里——一辆老款的白色普桑,这是他自己的车,也是他乡邮路上的老伙伴。

  接着,跟随着马福明,我们开始了真正的翻山越岭“最后一公里”之路。积雪、砂石、土坡、悬崖路、急转弯,真是考验驾驶技术的路段,村与村间的距离,看似“近在咫尺”,实则“远在十里”。

  据了解,德恒隆乡全乡原共有21个村,通过异地扶贫整村搬迁的有4个,现有17个村。其中亚曲滩村和哇家滩村距乡镇30公里,是该乡最远的村落,临近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到达亚曲滩村途经6个村落,这听似不远的路程,往返却需要4个多小时,这条路马福明已经跑了5年,每周都会跑至少三趟。

  德恒隆乡只是化隆县17个乡镇网点、362个通邮建制村里的一个点,更是海东市9500.77公里(单程)投递路线上1587个实现直接通邮建制村中的一个缩影,但相较于我省“黄果树”地区部分实现直接通邮的建制村而言,基础设施完善,尚且还算容易。我省绝大多数乡镇网点实行“营投合一”且只有1名邮政代办人员,像马福明这样为乡村服务的投递员还有很多。

  地处我省青南牧区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广人稀、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交通状况复杂。

  查雀干玛村是果洛州玛沁县当洛乡的一个建制村通邮点,距离玛沁县大武镇231公里,距离当洛乡邮政代办所11公里,2018年实现村直接通邮,改变了以往村民到乡上自取的状况,在方便了牧民群众的同时,也确保了基层代办所营业、投递业务的同时开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看守网点”到“半营半投”的模式。

  自开展建制村通邮工作以来,果洛州邮政分公司针对所辖的6个县分公司都配备了1名县乡邮递员,按照固定的频次将报刊和邮件送到38个乡镇网点,再由网点村投递员投递到全州188个建制村。按照建制村距离远近投递,远的一周1次,近的一周2次,方便了牧民群众的阅报、收寄邮件的需求。

  “苦并快乐着”

  乡村邮递员们的心声

  “今天该是小马要来的日子了。”在化隆县德恒隆乡甲加村,62岁的村书记兰周等在家门口,望着坡口,看到那辆熟悉的白车出现,高兴地迎了上来。

  接过马福明送来的《人民日报》《青海日报》《青海党的生活》等报刊,兰周说:“我们每周都要在村里开一次会,都要靠这些来学习。”拉着马福明的手,老人连连让他进屋快喝口热茶。

  据老人讲,自从2014年,报纸就再也不用他们自己去取了,都是小马送来的。虽然他们民族不同,但小马对他而言更像自己的家人一样,老人要给远在玉树州的孩子寄递东西,或者孩子们给老人寄来东西,都是小马第一时间取和送,不仅如此,小马也时常主动将老人平时所需的生活用品免费跑腿代办。

  “80后”马福明,不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平时话不多却是一副热心肠。他是德恒隆乡远近闻名的“红人”,用乡亲们的话来形容,就是“没有不认识他的人,也少有他不认识的人。”

  “村里人外出打工的多,平时办理身份证之类的证件,由于时间关系,都是请小马帮忙取件邮递,帮忙网购,哪怕是家里缺醋少盐,都是找小马跑腿代办,小马也是乐此不疲。更别提外来的报刊、包裹,小马都是很认真地第一时间送到村民家门口。”德恒隆乡副乡长高琳对记者说道。

  乡村邮递工作很苦,可用马福明他们的话来说是“苦并快乐着”。村口等信的人看到他们时的那种激动,连声的“谢谢”,这都让他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马福明说,他最累也最高兴的时候,就是送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看着村里那些拿到通知书的孩子,一个个高兴得一蹦老高,我也特高兴。”为了能让那些急切的考生尽快地拿到录取通知书,不论多晚多远,马福明都会第一时间送达。

  量质并举

  打通直接通邮“最后一公里”

  2016年我省被列为全国建制村直接通邮试点省份之一,当时我省仅有1/3的建制村实现直接通邮,通邮率只有38.8%。

  建制村直接通邮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便民工程,为了解决全省建制村直接通邮“最后一公里”难题,中国邮政集团青海省邮政分公司在通邮进程中,通过量质并举的有力措施,打破长期困扰青海省农牧区直接通邮“最后一公里”的最大瓶颈。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实现建制村通邮全覆盖,通邮率100%。

  此外,为加快推进我省建制村直接通邮工作,从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我省每年补助资金700万元作为全省建制村直接通邮的支持资金,其中,200万元用于支持村邮站建设,500万用于投递运营费用补贴。青海省邮政分公司除自身筹措外,多措并举,积极争取邮政集团公司建制村直接通邮补助资金3680万元,用于推动建制村直接通邮和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自开展建制村通邮工作以来,青海省邮政分公司仅在邮路开辟、车辆投放及增聘乡镇普遍服务网点投递员等方面,就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乡镇、村邮路投递人员均已配备到位,由此真正确保了基层代办局所营业、投递业务的同时开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半营半投’的模式,而‘固定人员’也为‘固定频次’村村全面通邮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目前青海省3118个建制村已达到了每周三次的投递频次,953个边远地区建制村和68个非边远地区建制村还将在后期持续推进投递频次达标工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青海省分公司渠道平台部主任林东介绍。

  同时,在推进通邮工作中,将直接通邮工作与村邮站建设、邮政企业“邮乐购”平台建设相结合、与服务农村电商、支撑精准扶贫等工作相结合,“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促进邮政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利用。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8年11月底,全省邮政快递包裹投递量1039.23万件,其中不乏我省广大农村牧区的网上购物。

  而目前我省建制村全面实现直接通邮还仅是起点,青海邮政分公司服务质量部总经理舒志荣表示,青海邮政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夯实基础,持续推进通邮工作迈向深入,提升青海高原邮政普遍服务水平,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