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019年全区邮政普遍服务工作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明确,2019年内蒙古邮政普遍服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普服为“根”、客户为“本”。
今年初,内蒙古自治区邮政分公司启动了新一轮建制村直接通邮驻村帮扶工作。就在此前,4个帮扶组历时17天,实地走访了12个盟市、83个旗县(区)、238个乡镇(苏木)、256个普遍服务网点和454个建制村(嘎查),结束了近年来全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的一次专项帮扶活动。从“不通邮”到“通邮”,从“通邮”到“达标”,全区11092个建制村提前13个月实现100%直接通邮目标的背后,是内蒙古邮政建制村通邮工作从粗线条的“大写意”走向精细化的“工笔画”的转变之路。
从“散点”到“勾勒”
2016年底,内蒙古区未直接通邮的建制村数量有5456个,占全国不通邮建制村总数的32%,地广人稀、气候恶劣、边境地区,这些都成为横亘在建制村通邮工作面前的“屏障”。
2018年10月,集各种恶劣客观环境于一身的典型区域呼伦贝尔市,完成了794个建制村的通邮工作;双线并行的还有对乡镇一级普遍服务的巩固提升工作:在内蒙古最北端的建制镇恩和哈达挂牌成立了邮政代办所,结束了长达7年的流动服务站提供邮政服务的局面。
内蒙古北部原始林区森林公安局局长李世勇激动地说:“今后亲戚朋友邮寄东西,直接能把地址写成恩和哈达,不用周转去取或找人捎带,特别省事儿,可以放心网购了。”
呼伦贝尔市794个建制村是全区建制村通邮的“硬骨头”。除此之外,全区还有2042个建制村主要集中在遍布荒漠戈壁的阿拉善盟、边境线长的锡林郭勒盟,山区密集、道路难行的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等,成为通邮工作的“掣肘”。为实现建制村从“不通邮”到“通邮”,内蒙古邮政实事求是,自上而下投入了绵密的“绣花功夫”。
区分公司层面,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分析面临的形势,反复研究政策法规,统筹人力、财力、物力、聚焦目标计划,制定通邮“路线图”,安排“进度表”。专门成立了两支队伍,一支是建制村通邮工作组,对全区建制村的常住人口、地形地貌、基础设施和投递人员、投递量、频次、工具等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和数据收集整理,建立基础台账。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家邮政局、集团公司、地方政府有关标准和规定,结合企业目前运行的成本费用最低标准,对县、乡、村三级直接通邮过程中产生的人员、运输、投递等相关成本费用进行详细分析和测算;同时,利用百度地图对建制村投递路线进行标记,以乡镇为单位绘制投递路线图,编制了《全区建制村通邮成本测算汇编》。另一支是由渠道平台部、运营管理部、服务质量部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建制村通邮帮扶工作组,行程5.25万公里,现场走访了370个乡镇、632个建制村,累计督导整改问题1540个。
盟市分公司层面,市、县两级分公司领导班子亲自带队,分组下乡、实地走访,了解政府、驻防部队、边防派出所等用邮需求、测算邮路里程等,扎实推进建制村通邮工作。全区各级邮政企业环环相扣,层层细化,仅成本测算补贴方案,就根据通邮深度制定了3个版本。
从“整体”到“局部”
“建制村通邮是邮政面临的政治检验、民生考验和履职自检,必须增强政治使命感、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
2018年8月,在全区建制村直接通邮工作推进会上,内蒙古区分公司总经理李光的话掷地有声。
此次会议将各盟市分公司推进建制村直接通邮工作的情况纳入了对盟市领导班子的考核,李光和各盟市分公司一把手签订了建制村直接通邮工作“军令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责任。
共同目标激发同心同向,在实践逻辑层面,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考虑的是持续长远发展,需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呼伦贝尔市分公司总经理单良告诉记者:“建制村通邮的关键是充分理解中央、集团公司和区分公司的战略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将党和国家的关怀传递给偏远地区的老百姓。”
然而,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对于已经通邮的建制村,如何确保投递工作按照标准执行,巩固通邮质量呢?经过研究探讨之后,内蒙古邮政启用了新一代寄递平台中的投递外勤监控系统。系统将外部作业关键点、作业计划、行走路线、信筒箱位置及开取时间、投递员出班与归班时间等信息采集维护后生产专属条码,投递人员利用PDA或智能手机对监控点上设置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后台自动实时采集位置和作业时间,实现对外部投递作业情况信息的实时采集、数据分析和远程监控。
内蒙古区分公司副总经理崔磊在阿拉善盟调研期间,到建制村投递点验证系统定位的可靠性,发现系统设置的一些标准参数与农村的实际不相适应,返程后立即召集信息技术局研究解决办法,技术人员根据农村地区的情况对系统的参数设置进行了调整完善。目前,投递外勤监控系统已覆盖全区邮政984个投递机构和3185个农村段道,包含了11092个建制村关键扫描点,基本实现了经纬度定位、投递频次和达到时间的实时监控,信息技术手段在促进服务质量、管控质量提升的参与度在逐步强化。
一波初平,一波又起,内蒙古邮政建制村通邮工作“螺旋式”上升道路是不断突破瓶颈和困局的过程。
崔磊告诉记者:“建制村通邮关系到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建成小康社会战略规划,作为承担着普遍服务重任的央企,这是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事实上,11092个建制村100%通邮,内蒙古邮政已经在事权范围内完成了普遍服务任务,但是,随着农村地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建制村通往自然村的投递之路又将如何延伸?
《邮政普遍服务管理政策法规汇编·地方篇》“内蒙古自治区邮政条例”第二章第八条明确规定: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导、支持嘎查村民委员会设立嘎查村邮站或其他接收邮件的场所,承担本嘎查村邮件接收和投递,鼓励和倡导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嘎查村邮站建设。邮政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加大对嘎查村邮站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对嘎查村邮站提供业务指导。
于是,内蒙古邮政将嘎查村邮站建设提上日程,并会同内蒙古区邮政管理局积极向政府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目前,已有部分盟市分公司主动作为,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尝试:赤峰市分公司借助社会资源,与距离农村较近的、会熟练操作电子设备的、信誉好的超市和商店建立合作,将其改造成村邮站,在便民超市叠加积分兑换、优惠购物、助农取款、农村电商、代办车险、简易险等业务,将免费代投邮件作为基础合作条件之一,依靠村邮站建设推动农村普遍服务和邮政业务融合发展。
“我们这里距离最近的邮政网点有十几公里,每次去一趟来回得一上午,特别费劲。现在直接到村邮站也就几分钟,买东西的同时顺便办了业务,还能取包裹,太省事儿了。”赤峰市喀喇沁旗二道营子村的王阿姨拿着网购的日用品乐呵呵地说。
从“补白”到“留白”
2018年10月下旬,一篇题为《千里草原喜通邮——阿巴嘎旗邮政扎实推进建制村通邮工作》的新闻报道在锡林郭勒盟地方媒体亮相,内蒙古新闻客户端转载了该条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阿巴嘎旗71个建制村的投递路线被划分为26个投递段道,总投递里程达2891公里,境内3个边防连队及一处教导大队也实现了邮件直投到部队驻地,建制村投递工作按照预定投递路线、段道、班次正常运行。
“我们在帮扶过程中,对投递点进行不定期检查和跟段抽查,走访建制村,向当地老百姓询问投递情况。他们普遍反映现在报纸能按时按点儿送到,服务质量确实有了明显提升。”内蒙古区分公司服务质量部副总经理梁晓英向记者展示了她2018年五轮帮扶行程中记录的日志,“然而,一些地处荒漠、深山、高寒、边境地区的建制村,我们走上半天,都见不到一个人,通邮难度挺大的。”
内蒙古东西狭长,毗邻8个省区,12个盟市的邮件处理中心分属5个省的6个邮区中心局负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苏木(乡镇)与嘎查(村)、嘎查(村)相互之间距离远,人口分布分散且数量少。据统计,全区建制村中,人口密度低于11人/平方公里的建制村有720个,个别盟市尤为突出,阿拉善盟每平方公里为0.8人、锡林郭勒盟每平方公里为5人、呼伦贝尔市每平方公里为10.6人。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于用邮需求很低、建制村通邮工作鞭长莫及的地域,内蒙古区分公司启动了边远地区的认定工作。区分公司服务质量部工作人员金鑫会同内蒙古区邮政管理局从各类相关文件中寻找政策规定和标准要求;全区各级普遍服务管理人员累计行程10余万公里,从地域环境、气候环境、人口数量、邮路远近等多角度进行严格筛选、实地走访审核,按照区邮政管理局《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_WilliamHill-中文官网:组织开展全区交通不便边远地区旗县、苏木乡镇、建制村认定审核工作的通知》要求,2018年累计开展了三轮边远地区建制村认定工作,截至目前,经各盟市管理局复审初步认定,全区边远地区建制村共4391个,在此工作基础上,2019年3月,又启动了交通不便边远地区的认定审核工作。
建制村通邮工作从“通出邮路”到“蹚出新路”,内蒙古邮政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干不曾干过的事,最终的落脚点是把握邮政核心资源,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普服网络,立足农村网点,实现拓展蓝海市场与建制村通邮工作持续互相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