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_WilliamHill-中文官网

图片

人民日报海外版:方寸之间有华章

记者 赖睿2021-01-14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邮政发行的2021年《辛丑年》特种邮票1套2枚

中国邮政1980年发行的第一套《庚申年》“猴票”

澳门特别行政区发行的2000年龙年生肖邮票

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的1998年虎年生肖邮票

  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辛丑年》特种邮票1套2枚,小本票1本,引发消费者购买和收藏。为配合邮票首发,营造新春氛围,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承办的“金牛贺岁——2021辛丑年生肖邮票展览”当天开幕。

  展览以邮票发行时间为顺序,集中展出中国邮政发行的四轮生肖邮票“全家福”(1980—2021年),还包括中国香港(1998—2019年)、中国澳门(2000—2019年)生肖邮票,用邮票展示生肖民俗,演绎家国情怀。

  创作契合时代精神

  此次发行的《辛丑年》特种邮票延续了第四轮生肖邮票的“家国”理念,通过动与静、力量与温情的结合,将生肖牛“脚踏实地、敢于拼搏、开拓进取、勤劳奉献”的精神内涵进行了生动诠释和艺术展现。

  这套邮票由国家一级美术师、画家姚钟华担纲创作,其图案名称分别为:“奋发图强”和“牛年大吉”。其中,第一枚“奋发图强”,描绘了雄壮有力、一往无前的奔牛形象,表达出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寓意;第二枚“牛年大吉”,通过大牛与小牛舐犊情深的温馨画面,向全国人民传递家庭兴旺和谐、团圆美满的美好祝愿。

  “生肖邮票的创作要契合时代精神。生肖不是简单的动物写真,一定是超越原生态的自然描摹,表达中国人赋予牛的精神意义。”姚钟华表示,“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新的一年大家都希望有一个新的局面。新局面的产生需要勇往直前的精神,希望我的设计能传递这样的精神。”

  为此,姚钟华在画牛时融合了图腾元素,还运用了粉绿、孔雀蓝等明亮的色块,富有新意,充满美感。“色彩和线条应该风格统一。我使用了充满张力的线条,再以不同的色块进行装饰和表现,让牛更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姚钟华说,色彩的灵感不仅来自中国民间艺术,也来自中国古代的错金银工艺。“中国古代的错金银青铜器上,镶嵌着宝石、金银等装饰材料,很璀璨,也很厚重,让我深受启发。”

  事实上,姚钟华也是1985年第一轮牛年生肖邮票——《乙丑年》特种邮票的设计者。时隔36年,如今再度担纲设计生肖邮票,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依然非常激动:“没想到36年后再次画牛,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传奇。”

  作为集邮爱好者,姚钟华认为,邮票的功能已经慢慢发生了转变。过去,邮票以实用性为主,兼具审美功能;现在,邮票仍然具有实用功能,但作为收藏艺术,除了记录历史,还要更具审美价值。

  “我的创作灵感,一个来自生活,一个来自传统。”姚钟华回忆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参加过云南少数民族的斗牛会,人山人海,非常盛大,看到过牛拼搏、奋勇、顽强的画面,给他以强烈的感染。同时,中华文明中有悠久深厚的牛文化,牛被赋予了吉祥、力量、勤劳、踏实、奉献、财富等丰富的象征意义。“比如汉代画像砖里牛与猛兽搏斗的形象、云南古滇人青铜器上雄强有力的牛,都给我很多艺术灵感。”姚钟华表示,对牛的形象的表现,在中国源远流长,自己是一个继承者,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对传统有所传承和发扬。

  “国家名片”意蕴深厚

  生肖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符号,融合了古人对天象的观测和对自然的认识,体现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智慧。生肖邮票作为传播生肖文化的独特载体,方寸之间浓缩了绘画、书法、篆刻、民间手工艺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因其设计精美、各具特色而备受人们的追捧和喜爱。

  自1980年发行第一套《庚申年》“猴票”以来,中国邮政每年都会为迎接农历新年发行生肖邮票,迄今已经发行了四轮共42套。

  在展览上,这42套邮票集体亮相,采用邮票实物与高清放大图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回顾中国生肖邮票从开创先河到不断推陈出新的“美的历程”。展览还特别展出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珍藏的第一轮生肖邮票12幅原图原稿以及姚钟华设计《辛丑年》邮票的4幅原稿。

  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主任(馆长)张力扬表示,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也是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文化交流使者”,发行生肖邮票的国家和地区已经从亚洲扩展到了世界各地,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

  展览还选取了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发行的1998年至2019年的生肖邮票,共22套;还有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发行的2000年至2019年的生肖邮票,共20套。

  展览现场特别设置了“金牛贺岁”主题打卡拍照区,观众可以手持祝福语手牌,在主题墙处拍照留念。开幕当天,虚拟展厅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同步上线,观众也可以足不出户,在“云观展”中感受生肖邮票之美。

  本文配图均由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