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已进入数据为王、科技金融的时代。邮储银行的优势在哪里?相比同业,我们的立行之本是什么?黑龙江省分行与先进省份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还缺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人一筹的策略,缺乏与改革开放“排头兵”相一致的最佳实践,缺乏与创新发展引领者相匹配的独门绝活。“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不能坐而论道,必须起而行之,创新创新再创新,切实做好本职工作,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粮食总产量超750亿公斤,稳居全国第一。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四五”时期,黑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新突破,建成农业强省。立足这样的资源禀赋,黑龙江省分行按照总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将本省农业农村领域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发力点,提出到“十四五”末,“三农”金融市场份额超过25%,跻身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第一阵营的目标。
结合邮储银行战略定位,黑龙江省分行将这一目标拆分成三个部分,即打造“三个主力军”。打造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力军,计划到“十四五”末,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户数超过全省“新主体”总量的25%;打造服务普惠小微主力军,计划到“十四五”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较“十四五”初期翻一番,继续保持省内国有大行首位水平,在全省金融机构整体规模中占比由6%扩大到10%;打造服务城乡居民主力军,计划到“十四五”末,个人AUM规模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速超5%。
对标对表是手段,改革创新是目的。黑龙江省分行将不断强化市场竞争意识,重点实施5个方面创新工作,为“主力军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打造新的考核评价体系。黑龙江省分行以“强导向、明目标、多层次、有评价、重应用”为指引,积极探索建立一套覆盖全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对标评价体系,实施跟踪问效,准确评价分支机构的“主力军建设”成效。
突出全面覆盖。将省内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的二级分行、一级支行和城区支行放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对标评价。通过收集数据和反复测算,陆续出台二级分行绩效评价办法、县支行和城区支行增收创效激励方案。按照支行的应达能力和实达能力进行排位,评价支行的实际创效能力是否达到应有位次。应达能力是支行占用资源应达到的位次,综合考虑宏观经济(GDP、人口、县域存贷款余额)和资源占用(信贷余额、固定资产、业务及管理费、网点和人员)两大类指标。实达能力是支行实际的经营水平,主要包括收入、利润、人均收入、点均收入、人均利润、点均利润、成本收入比和经济增加值等指标。明确各层级的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引导各分支机构提升发展业务的积极性。
聚焦市场导向。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科学测算市场规模和目标市场占有率,打破重计划、轻市场的惯性思维,建立重点业务发展能力对标评价体系,优化原有的仅以量、收指标完成情况评价业务发展的模式,制定《重点业务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办法》和《重点项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增加重点业务、重点项目等多个维度的考核评价,以重点项目为核心,对项目推进和创效情况进行评价指导,多维度、全方位评价业务发展。引导各分支机构找准市场定位、直面市场竞争,实现以项目突破、项目复制带动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实施新的能力建设规划。无论是驾驭金融对外开放局面、培育价值创造能力,还是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我们都需要提升专业能力,打造和培养一支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黑龙江省分行围绕总行打造“六大能力”重点任务,从专业核心能力提升出发,着手制定实施《专业效能提升方案》,确保全分行队伍能力稳步提升,为“主力军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科学划定效能等级。详细分析各业务条线人力资源占用和创效情况,通过引入“代销三方产能”“放款量”“效能积分”等多项指标,分条线设置效能等级评定标准,将所有业务人员划分为高效能、一般效能、低效能三类,实现不同条线人员的统筹管理,一体化推进专业效能提升工作。
分类设置进阶路径。对高效能人员给予职级晋升,试点由高效能人员带领工作组的作业模式;对一般效能人员,合理设置考核标准,发挥好薪酬激励与培训拓展的作用;对于低效能人员,以其所在机构为主、业务条线为辅,着力解决效能低的问题。
健全增效保障机制。按10个业务条线分类细化57项增效举措,指导提升专业能力。同时,聚焦岗位职能与人员复用,打造交叉营销体系,稳步提升综合营销能力。深化应用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模式,针对不同业务,采取多种激励手段,统一以“价值创造”作为核心激励方向,确保绩效激励与员工贡献相匹配。
跟踪督导方案推进。按月跟踪增效举措的落地实施情况;按季通报效能提升阶段目标的实现情况,分析实际的提升效果;按年统计各条线人员分布及流动变化情况,综合研判各条线效益创造能力。
聚焦人员结构优化。完善内部竞争机制,深化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机制改革,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低效能的人员实施退出处理,最终实现人员结构的优化和单人效能的提升。确保至2023年末,高效能人员占比提升至30%,低效能人员占比压缩至10%以下。
——建立新的市场研究机制。“十四五”规划目标中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黑龙江省分行立足省情,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摸透13个地(市)的区域特色产业、重要行业,解析区域主导产业结构和布局,持续为黑龙江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建立“四个清单”工作制。各地(市)分行以重点产业研究报告和区域特色产业金融服务方案为抓手,厘清产业链发展现状、核心竞争环节、现有体量和发展目标,掌握客群特征,悉知企业各阶段的经营特点、盈利模式和融资需求,分别梳理出产业链图谱清单、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清单、产业链配套体系清单、产业重点园区清单。
实施链长负责制。作为重点产业链链长,各地(市)分行分管领导累计完成了乳制品、石墨及精深加工、现代种业、石油化工、农机、生物医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大豆加工、玉米加工、水稻加工等10个产业的研究报告,制定了32份区域特色产业金融服务方案。全面梳理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及其子(分)公司在各区域的分布和经营情况。建立客户数据库,因地制宜地提升产品服务针对性,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融资需求,不断加大对区域支柱性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专注产业研究应用。围绕“十四五”规划及全省重大项目名单内项目、煤电保供重点优质客户的融资需求,黑龙江省分行依托重点产业研究方案,不断优化政策配套与支持,打通授信审批“绿色通道”,持续完善服务措施。
——研发新的产品工具抓手。每一项工作,无不在改革创新中推进;每一个难题,无不在改革创新中破解;每一点成就,无不在改革创新中取得。为深化金融创新,建立起适合黑龙江社会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农产品体系,黑龙江省分行围绕农业强省建设目标和产业布局规划分类施策,制定“一行一业、一县一品”的服务方针,初步构建起多行业、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
做好“粮头”领域的信贷产品创新。黑龙江省分行根据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种植规模、投保农业保险、可提供抵押担保等情况,推出不同担保方式和模式下的贷款产品。如在北安市创新打造“订单+保险+期货+贷款”跨界支农模式,构建逐级分险和多方共赢机制;在五常市围绕成功授信的优质米业加工企业上游种植农户,创新客户与米业企业的订单和应收粮款监管模式;针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经营规模较大的种植群体,推出规模种植贷产品。
做好粮食“工尾”“食尾”领域的信贷支持。黑龙江省分行不断丰富支农信贷产品,提升粮食产业链下游(收购、流通、仓储和加工领域)的金融服务质量。面向农产品购销经纪人、粮食收购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创新推出一揽子信贷产品。如与黑龙江象屿农业物产有限公司合作,基于“邮e链”平台实现与核心企业的粮食供应链平台对接。将供应链平台内的电子仓单作为质押品,面向企业上游粮食购销经纪人提供线上贷款,依托核心企业进行粮食销售结算资金管控。
持续加大现代畜牧业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黑龙江省分行以“两牛”为重心,重点围绕地方农业农村部门、保险机构、核心企业、养殖户,全面调查研究养殖政策、组织作业模式、资金需求特点,推出农业信贷担保、农户自身信用、肉牛活体抵押、财政担保金等多种担保方式,形成综合且立体的金融服务体系。
提升绿色金融水平,助力“林下经济”发展。黑龙江省分行将金融创新与生态保护和生态价值紧密结合,推出“林下经济”系列小额贷款产品,支持林业产业加快转型、实现产业增值。根据林下种植食用菌、中草药等不同品种的特性,推出1—3年期不等的贷款产品,确保用款与经营周期的适配,并面向林下种植作物的销售环节制定专项金融产品。
——应用新的风险防控手段。企业永远是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发展。我们必须时刻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推动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创新变革经营发展方式的同时,风险防控手段也要跟进升级。黑龙江省分行围绕“智慧风控”主题,不断提高风控管理的智能化、数据化水平。
丰富数据化风控模型。在总行风险数据与模型的基础上,黑龙江省分行自主设计“贷款资金流向预警”“贷款资金挪用预警”等数字化贷后风险模型,进一步提高贷后检查精准度,实现信用风险“早识别、早发现、早处置”。
建立触发式贷后机制。黑龙江省分行统筹省域行业数据,包括北大荒“数字农服”数据和粮补、农业保险等农村数据。探索接入总行预警体系,结合客户征信、行内数据等本地大数据资源,强化数据建模与大数据分析,逐步以风险模型自动校验替代人工贷后检查。在触发风险规则后,再提交人工做进一步贷后处置,减少贷后检查环节的人为干预,为客户经理释放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_WilliamHill-中文官网精力,向营销端倾斜。
用好智能化风控工具。黑龙江省分行深化运用全风系统、金盾系统、金睛系统等智能风控工具,全方位、全视角、实时、精准地进行风险监控分析,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和过程管控,加强信用风险监控预警的前瞻性和准确性,提升风险管控质效。